张博士个人网站
首页 » 随笔 » 文章 » 正文

纪念母亲

2017/10/31 浏览数(1,610) 分类:文章, 随笔 评论(3)
发布者:张博士

在斯德哥尔摩回北京的CA912航班上,乘务员送上鱼片饭,没吃两口,突然再也忍不住,眼泪哗哗流下来,想到了每天母亲给我做早饭,时不时陪我吃午饭,晚上回来总是多次问是不是吃了。。。不敢相信,再也没有母亲每天晚上问我明早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帮我准备早饭了。。。再也没有每天十一点的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了。。。忍不住自言自语,妈妈我想您。。。好想您。。。

昨天,2017年10月29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上午还在巴黎伽利略酒店的床上,突然妹夫发来“妈妈摔了一跤,没有了”的短信,就开始了难熬的时光,真正不敢相信,前一天晚上还在微信语音的母亲,从此阴阳两隔。上次失去养育自己的父亲,是高中学习阶段,那时候母亲和哥哥为了不影响我高考,没有告诉我父亲去世的消息,现在不能真切记得回家知道父亲去世的感受,但是记得后来大学期间好多年,时不时想到小时候和父亲整田时压在耙子上像坐车一样感觉的印象。这一次,老天爷居然也在我离开时,让母亲离我而去。父亲离去时,少不更事,而且近年母亲一直我和生活在一起,点点滴滴的记忆,会让我更加难以走过这段艰难的时间。

上天也为妈妈的离去而哭泣,在巴黎这四天,只有昨天是小雨不停还阴冷。下午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恍恍惚惚地走了一个多小时,只有不断呼喊着才心里好受一点:妈妈,我带您看巴黎,这里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凯旋门,这是最有名的大街,心中感觉妈妈在天上看着我,跟着我。。。心中不断出现“我没有妈妈了”的声音,记得有一位作家在母亲去世后和她女儿说,孩子,妈妈没有妈妈了!这句话,多次看到感触不深,现在才体会到,不管自己多大,妈妈在根在,妈妈不在了,就像没了根一样的感觉。

悔恨之情时不时涌现,子欲养而亲不待,此刻我体会至深。母亲最近这些年和我生活在一起,尽管她爱学习,电视机、电话、手机音乐、语音、视频,她都熟练学会,和社区的老人们一起娱乐,都让她享受了在老家的同龄人享受不到的乐趣,但是,我后悔没有花更多的心思去让她更快乐。一直以来,心中坚信母亲能活过90岁乃至100岁,总认为以后会有机会让她更加快乐,没有多陪她去看电影,没有耐心地和她讲在国内外旅行的见闻,她身体不舒服时没有更多关心她。很多年前女儿小的时候,和女儿妈妈带着母亲和女儿一起到深圳,带着她坐了唯一一次飞机,但是去的时候是晚上,在深圳,所有证件都被扒手偷了,只能退掉已经买好的白天的机票,改坐火车回来,没有从天上看到云彩,一直是她的遗憾,也成了我永久的遗憾;八年前,我和哥哥嫂嫂一起陪她坐火车到北京,虽然晕车,但是带她吃了酒店的自助餐,带她看到了天安门,她更是高兴得唱起歌来;最近几年好像只有前年的五一节陪她坐刚开始运行的地铁去看橘子洲头,半天时间让她快乐了很久;而去年春节和哥哥嫂嫂一起陪她到韶山参观,看到毛主席的故居和物品展览,也是满足了她的心愿。而兄弟姐妹在母亲生病时带去看病,陪她看电影,我的学生在电话里面听母亲唱歌,给她买项链让她愉快,多少补偿了我的过失。

平时没有更多关心母亲的身体健康,更让我悔恨不已—她的突然离世虽然可能是源于多种因素,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可能防不胜防,但是最近半年她有几次一天没力气不舒服,她自己总说没事,我也总以为是老了身体素质问题或者肠胃疾病带来的问题,没有进行心血管病的检查和预防,可能是个失误。只能祈求母亲和在天上的父亲的原谅。同时安慰自己,这个突发问题也许不可避免和预防,母亲84岁离世也算是高寿。

母亲直到去世最后一天都一直操劳我和女儿的生活。知道女儿在英国考试成绩很好,也是高兴万分。母亲突然去世,女儿也是悲痛万分,不敢相信奶奶已经离去,也是后悔没有更多关心奶奶。但是,残酷的现实只能接受,只能慢慢适应失去母亲失去奶奶的现实。但我让她学会感恩,感恩奶奶一直为我们付出,虽然她身体总体健康,但是每天买菜做饭收拾家务,80多岁的老人还是很辛苦。也记得奶奶辛苦、淳朴、善良的一生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晚辈学习。这是对奶奶最好的纪念。

母亲出生于1934年7月。她的妈妈,就是我的外婆是十多岁从湖南新化被拐卖到湖北和外公结婚的,外公姓马,和我父亲家是同村。但是外公在母亲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外婆是我见过的她这一辈唯一的血缘亲人,血缘的爷爷奶奶外公都没见过。外婆享年78岁,在我父亲去世不久,也许是忧伤于母亲的生活,也离世了。但是,我一直相信,是外婆的在天之灵,1981年把我带到了湖南,20年后,更把我的兄弟姐妹和母亲都陆续带回了湖南。前些年母亲经常和我们讲到小时候的故事和经历的苦难。这两年倒是讲得少多了,也许是母亲觉得生活的乐趣比较多的缘故。母亲偶尔会讲到在马家的历史,大概还经历了外公没有儿子而过继了兄弟的儿子,也就是我的马家大舅 ,我记忆中母亲说到马家大舅本人的事情并不多,但是大舅的儿子女儿,即我的表哥表姐我自己有接触。表哥和他们的孩子都有很有出息的人,包括表哥做地区银行的行长,表哥曾经在我上高中时来看我,给我钱,是高中时除了我哥哥来学校看我的唯一亲人,而表哥的儿子也在人民银行工作,表姐的女婿在国家人事部工作,都是司局级的官员;另外,外婆改嫁到黄家后,生病打席子是她最喜欢讲的往事之一,因为生活比较艰苦,以致母亲8岁就编织席子,而且每天还有任务。而她强调最多的是她打疟疾时,也是发完烧继续编织席子,保证完成任务,这件事情中,一方面她说了自己很小工作受苦,一方面她对继父对她和继兄的不公平对待有些愤愤然。后来我记忆中的黄家外公和黄家大舅都是很好的很善良的人,我想,可能是那时候外公重男轻女,大舅调皮罢了。外婆改嫁后生了小舅,在她生育的十多个孩子中,只有母亲和小舅成年到年长,还有一位姨妈,结婚后不久去世,留下了一位表姐,加上我们兄弟姐妹5人和小舅家的5个表姐妹表弟,是外婆在我们这一代的后人,加上马家两个大舅的孩子,也是母亲这边的亲人。小舅是老师,从小学民办老师一直做到县里破格选拔的公办教师,乡里闻名,是我们家的文化人,小时候记得他还有很好的圆匠(做盆、桶等圆容器)手艺,记得他的书箱是我们的宝库,记得他和舅妈的恩爱也是我们的榜样,可惜舅妈在年纪不大时因病去世,舅妈是我印象中最温柔善良的女人的形象。小舅是个十分乐观的人,后来续娶了一个舅妈,也生活得很好。小舅一直是妈妈心中的骄傲和至亲,小舅家唯一的表弟一直是母亲最关心的人,上个星期小舅和母亲通了电话,母亲的突然离世对小舅也一定是重大打击。

母亲十多岁就嫁给父亲,印象中父亲比母亲大8岁。父亲的家庭也是残缺不全。亲奶奶生下父亲后不久就去世了,爷爷续娶的奶奶,成为母亲和我们这一辈人见过的奶奶,带我们长大的奶奶。但是,后面的奶奶和爷爷结婚不久,爷爷又去世了,据母亲说,爷爷是是当时乡里著名的秀才,读书一直读到28岁,穿一身黑色的平绒衣服的白面书生,续娶的奶奶也是当地著名的乡绅家族的孩子。奶奶的娘家也是本村姓马,和母亲的亲生父亲那边的堂兄弟是前后村。可是爷爷刚读完书,就在土匪进村时没来及躲避,抓住枪毙了。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母亲总是遗憾地说,当时如果爷爷说出他是谁的侄女婿,就不会出事,好像奶奶有个叔叔是县里的大官。这个大官我不敢断定是哪位和什么官,但是奶奶娘家的侄儿子,我们的表舅,是在外面工作的,从小看到他会带些洋气的东西给奶奶,而他的子女(我的表兄弟姐妹)是我们的同学,现在也很有出息,包括表弟担任派出所所长、国家部委司局级干部,还有表姐的女儿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爷爷去世后,奶奶怀着遗腹子的姑姑,带着父亲,一直没改嫁,直到我小时候,也是奶奶带着长大的,奶奶也是78岁去世。奶奶给我的印象是小脚,素食,信佛,村里编织稻草绳子(我们老家叫“要子”)的能手,还有她养的猫,每到冬天早晨经常从村前冰冻的小河中抓回一条鱼放在篮子里。前些年时不时听到母亲讲,奶奶比较要强,成年后理解,不要强的奶奶不可能带着父亲和姑姑在村里延续爷爷的血脉和在家族的地位。而父亲是不太说话,不与人争长短的人,估计和奶奶强势的性格有关。于是后来很多家里的外交事宜都是母亲处理,这也表现在她在年迈后还有很强的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但是母亲强势但是和气,和村里的人、家族的叔叔婶婶关系都很好,另外,父亲坚持的关键问题,母亲只能尊重,比如二姐没读书,就是父亲坚持,母亲多年后一直十分不满这个决定,但是从来没有听说她表达自己应该阻止父亲的决定。所以母亲敢于担当,但是也尊重自己的丈夫,这一点是传统中国女性的典型。

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三男三女,可是最小的弟弟在6岁的时候因为乡村医生打过量阿托品过敏去世了。我还清楚记得弟弟去世时的样子。这是母亲在自己的生活承受的第一个大的打击,不敢想象她和父亲如何走过来。前些年母亲也经常讲到弟弟,说弟弟是我们兄弟姐妹中最聪明的,如果他活着,我们家读书最多的应该是他不是我了。抚养我们兄弟姐妹,可以想象母亲和父亲耗费了无穷的心血。记忆中过年的时候母亲给我们做年货,大年初一穿新衣服,带我们串亲戚,夏天晚上躺在竹床上母亲用扇子驱赶蚊子和纳凉。小时候的记忆中母亲是天,在父母的劳作和安排下,我们兄弟姐妹安宁地成长和生活着。1979年我考上荆州中学,开始一个人独立生活,母亲多年讲到送我到学校的情形,怜惜和不舍。1981年,我上中学时父亲去世,是母亲生活的巨大转折。这几天时时想,母亲是多么不容易,至今的36年,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着关心着我们兄弟姐妹还有她的众多孙辈重孙辈。好在当时我哥哥已经工作,和母亲一起承担起培养我的担子。我们兄弟姐妹互相关心的氛围,也是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养成。母亲一直记得我们兄弟姐妹还有嫂子姐夫妹夫以及孙辈几乎每个人的生日,总是和我说要我更加关心现在经济状况不是太好的家人。这种思想也是一种顾全大局观念的反应,她自己也常用这个词。

母亲1996年来长沙,帮助带着我女儿长大。从生活上算是比农村好转了。所以她自己也常说自己年纪大了还享福了,可惜了父亲没有享受一点。其实也是老人家容易满足,生活也没有好到哪去,只是近年她身体越来越好,以前肠胃等老毛病,反而见好,而且她视力听力都相当不错,反应灵敏,这也是为什么她突然去世时,难以相信,难以适应和悔恨的原因,总觉得有什么没做好才导致她没有先兆地突然离世。

母亲富有同情心,为人善良,对世界的变化和信息敏感。前一段时间我说到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好的时候,她总是要我不能说别人的不好,一定要耐心帮助别人、教育别人、培养别人。平时特别关注电视上的灾祸,总是感叹自然灾害、灾祸等受难人员的可怜,不断祈祷希望世界和平安宁。一直感谢邓小平让我们读书特别是让我上大学,也对近年国家快速发展有很强的感知和对领导人的赞赏。我很多时候想,如果母亲像我一样受到好的教育,处于好的时代,她应该比我有成就。虽然经历了中国从乱世到治世的全过程,年轻时饱受各种苦难,但是,她的聪慧、淳朴、善良、勤劳、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在我们兄弟姐妹和我女儿侄儿侄女辈乃至他们的下一辈中已经遗传下来,成为我们这个自强不息的家族的根,母亲的在天之灵应可以微笑了。

沉醉于回忆中,仿佛母亲在我身边。让我短期忘记悲伤,也趁机记下母亲留下的记忆。仍然不敢想象回家后,最后一眼看到母亲,还有在家里记忆中各个地方的熟悉身影,泪如泉涌。

或许,年老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的婆婆说母亲是最高的修行,才能在这个年龄没有痛苦的离开,或许是去和父亲团聚了,但愿如他老人家所说,母亲在天堂更加快乐。

妈妈,好想您,您没有离去,您在我们身边,永远。。。

2017年10月31日

当前有3条留言

  1. :

    73、84本是老年人自然的坎,没有缠绵于病榻在幸福中过去确属她的幸运

    [回复]
  2. :

    奶奶一路走好!

    [回复]
  3. :

    奶奶,一直那么乐观,开朗,健谈,善良,又勤劳,每次见到我都像是见到亲人一样乐呵呵的聊东聊西,我也乐呵呵的体会被一位长辈呵护的感觉。

    前段时间还一直想,尽快去一下,看看老人家。这样的一拖再拖,怎么就成永别了呢。

    [回复]

发表评论

登录者:   [ 退出 ]